各区镇(街道)政府(管委会、办事处),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各垂直管理部门(单位):
《南通市海门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通市365体育投注-【官方授权牌照】@
2022年11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南通市海门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南通市委、市政府365体育投注-【官方授权牌照】@科学技术普及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务院365体育投注-【官方授权牌照】@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省政府365体育投注-【官方授权牌照】@印发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苏政发〔2021〕75号)和《市政府365体育投注-【官方授权牌照】@印发南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通政发〔2022〕28号),结合海门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规划。
一、前言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公民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为我区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引。
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海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上级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充分发挥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不断完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体系、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和监测评估机制等,以重点人群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取得长足发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三五”末,全区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达14%,科普基础设施实现跃升,现代科技馆建成开放,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持续完善,重点人群科学教育覆盖广泛;科普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不断加强;科普人才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积极构建全社会联合协作科普工作机制,为新时代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与先进县市区相比仍有差距,城乡、区域及不同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状况尚未得到明显改善;科普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科普资源有效供给不够精准;社会化科普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等。
二、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海门全面建设现代化、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区的开局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深入协同,科技创新正释放出巨大能量,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模式。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公民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创新海门建设的新征程。
(二)面临形势
面对创新海门建设的宏伟目标,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一是围绕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彰显价值引领作用,提高公众终身学习能力,不断丰富人民精神家园,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高素质创新大军支撑高质量发展。三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更好促进人的现代化,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围绕勇当“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领跑者目标,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科技人文交流,促进创新人才集聚,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和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优化科普服务供给为重点,着力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普惠共享”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切实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海门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突出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坚持协同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激发职业学校、科学研究所、企业、基层组织、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深化供给侧改革。破除制约科普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价值导向,创新组织动员机制,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
——加强交流合作。开展大范围、高水平、高频次的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交流,深化创新合作,推动经验互鉴和资源共享。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公平普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机制体制、条件保障等体系更加完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20%,创新创业形成雄厚力量。全区各类人群科学素质发展更为均衡,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四、提升行动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 加强校内青少年科学教育。将落实立德树人、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中小学校育人全链条。鼓励中小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依托和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普与学校科技教育融合,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及科学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德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学校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全面普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到2025年,力争创建“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2所、建立2个“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创新实践基地。(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人社局、团区委、区科协等,各区镇)
2. 完善校内外科学教育联动机制。加强科技(科普)场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青少年科普体验阵地建设,创新中学生科技课题研究、科普研学、夏(冬)令营等方式方法,深入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嘉年华、科技专家进校园、科技馆进校园、学生进企业、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等探究性、启发性、创新性科学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参与、调查体验、实践、劳动和动手制作、创作等方式,激发好奇心与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丰富服务形式与内容,广泛开展科技类实践活动,鼓励学校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协同育人,探索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实践研学活动的新模式。(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科协、团区委等,各区镇)
3. 拓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团体作用,利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等平台引导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培养。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评选为引领,激励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和创新热情。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重点扶持离城区较远地域青少年科学教育,面向农村特别是留守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创新指导、心理疏导、应急避险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区委宣传部、区应急管理局等,各区镇)
4.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培养提升工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师培养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技能、科学精神、科技创新能力等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科学设置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岗位,各中小学校设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岗位,配备1名以上有两年以上科技教育工作经验,参加过教育行政部门或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组织的业务培训并通过考核的科技辅导员。加强对科技教师(辅导员)的教育培训,积极倡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聘请科学家、工程师、学者担任校外辅导员,稳定和壮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人社局、区科协、团区委等,各区镇)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围绕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切实开展职业农民、农业实业技术、信息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农技员、农技电商等培训。面向服务农业农村的科技工作者、农业龙头企业、农技推广人员、新型合作农场、农技协领班(办)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农村妇女等群体,通过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创新创业辅导等方式,每年培育乡村科技人才20名以上,到2025年,着力培育8000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提高生活品质。(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人社局、区妇联、区科协等,各区镇)
2. 加强农村科普与科技服务。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专家乡村行等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普及绿色环保、卫生健康、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移风易俗等科学理念和科技知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乡村文化品质,推动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活动,利用融媒体中心、“海门科普”微信公众号、远程教育平台、科普画廊和电子宣传屏幕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新兴科技、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农业技术等科技常识,提高公众对反科学、伪科学的鉴别能力,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引导科普资源向农村倾斜,组织科技专家深入基层开展科学普及、技术指导、示范推广等结对帮促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责任单位:区科协、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区资规局、海门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水利局、区卫健委、区应急管理局、区气象局等,各区镇)
3. 健全农村科普服务条件与体系。推动农村科普设施与文体、教育设施融合建设,团结和依靠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人员,探索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新模式。加强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志愿者这三支骨干力量的建设,使之成为开展科普活动的有效载体,成为提升农村科普水平的重要手段。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技协等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科技局、区教体局、区科协,各区镇)
4. 着力构建以优势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带动、特色产业为补充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加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职业农民等经营主体的激励扶持力度,创新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模式,将广大中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大格局,共同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注重科技、品牌、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整合提升,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对接,加大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海门品牌农业、生态农业、质量农业、特色农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科协、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区资规局、海门生态环境局、区文广旅局、区卫健委、团区委、区妇联等,各区镇)
(三)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 构建科学教育培训体系。按照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建设要求,以企事业单位和城镇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开展读书节、知识竞赛、报告会、图片展览、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普及绿色发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心理健康、健康生活、防盗防骗等科学素质内容。开展群众性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创新和发明竞赛活动。开展科技人员创新行动,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区应急管理局、海门生态环境局、区卫健委等,各区镇)
2. 推进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加强产业工人科技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将工人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将有关科学素质要求纳入相关职业标准并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的指标。加大产业工人职业培训力度,依托企业和科普机构、妇女之家、科技工作者之家等载体平台,促进产业工人提高科学素质、增强就业本领、提升生活品质。(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区科协、区发改委、区妇联等,各区镇)
3. 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扩大各类技术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培训覆盖面。打造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活动,强化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岗位建功、创新方法大赛等群众性劳动比武活动社会效应。将有关科学素质要求纳入相关职业标准并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的指标。强化高危行业、中小企业一线作业人员及农民的安全培训,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率达100%。(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区应急管理局,区发改委、区住建局、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等,各区镇)
4. 营造创新创造浓厚氛围。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在产业工人中大力宣传新发展理念,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宣传,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发挥“张謇式”企业家引领示范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踊跃探索引领创新发展、推动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责任单位:区总工会、区人社局、区科技局、区发改委、区科协等,各区镇)
(四)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 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按照个体互助与组织推进相结合、自发分散与统一集中相结合、基本保障与按需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老年人智能手机运用大赛等活动,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技术知识与技能,让广大老年人更好更快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推进老年大学品牌建设,探索与科技馆共建共享方式,研发老年人全媒体课程,按需设课、互动教学。(责任单位:区委老干部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科协等,各区镇)
2.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加大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平台的老年人科普宣传力度,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医疗健康、心理辅导、智能信息、应急处置、反网络谣言、反诈骗等专题科普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党群服务阵地、科普园地等场所改造建设中,增强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反诈骗等科普内容与功能。(责任单位:区委老干部局、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区文广旅局、区妇联、区科协、区融媒体中心、区教体局等,各区镇)
3.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发动各类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农村,常态化开展助老类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基层“五老”的智力优势,坚持自愿参加、就地就近、量力而行、主动作为,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医疗健康和科技科普等类别志愿服务队,依托老科协、社区服务中心、科普讲师团、老年大学等,开展科普报告、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健康咨询等形式的科普行动,打造富有特色、群众喜爱的银龄科普志愿服务品牌。(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委老干部局、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区科协、区文广旅局、区妇联等,各区镇)
(五)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 完善教育推进机制。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区委组织部门和区党校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在培训教材中充实科学教育内容,组织相关课题研究,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技知识培训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培养,切实增强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调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重点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的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科协等,各区镇)
2. 创新学习渠道载体。运用好“学习强国”“科普中国”“干部远程教育”等平台,创新开展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教育培训,扩大优质科普资源覆盖面,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举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专题讲座,每年组织公务员专题知识培训,组织开展科普知识竞赛、学习问答、理论知识考试等活动,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参加科技志愿服务,带头讲科学学科学、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其科学决策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科协等,各区镇)
3.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考核中的科学素质内容,引导激励其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发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提高网上学习和自主学习积极性。(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等,各区镇)
五、重点工程
(一)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 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引导各类科技资源主体参与科技资源共建共享,融合拓宽科技资源科普化渠道。支持科技人才参与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引导各行业科技人才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公共科技资源、开发优质科普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教体局、区科协等,各区镇)
2. 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遵循优质高效、安全有序原则,支持高新企业、社会研发组织将实验室、科研设施设备、产品展示馆转化为科普设备和科普基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鼓励相关单位设立科普工作岗位,强化科研资源集约利用。实施学术资源科普化工程,提高非涉密科技成果、学术交流成果向科普资源的转化率。充分挖掘海门地域文化中的科技元素和现代文明中的科学底蕴,促进科普与教育、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海门科学文化。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利用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资源赋能产业发展,开展“产业+科普”行动,促进科普旅游、影视、文化创意、展教品等业态发展,培育一批科普产品研发基地。(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教体局、区文广旅局、区资规局、海门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各区镇)
3. 增强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等主题宣传教育、榜样示范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践行科学精神、坚守社会责任。加强科学传播专家队伍建设,培育高层次科技志愿服务者和组织。鼓励支持高端科技人才开展高新技术科普报告,加强科普方法和科学传播能力等培训,培育365体育投注-【官方授权牌照】@优秀科普创作者和科普传播者,针对社会热点、科技焦点问题主动发声、科学辟谣。(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教体局、区科协等,各区镇)
(二)实施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 加大科普创作支持力度。支持科技人员开展科普创作,加大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引导建设一批科普创作基地;发挥各类科技社团作用,鼓励开展科普创作,组织开展科普课件、科普剧等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开展优秀科普作品全民阅读活动,提高各级各类图书馆(室)中科普书籍的数量和质量。(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局、区教体局、区融媒体中心、区科协、团区委等,各区镇)
2. 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用,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全媒体、全平台科学传播矩阵,提升科普媒体传播能力。充分利用融媒体中心、科协系统网络平台,将科普内容送到社区、农村、学校等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组织开展媒体从业人员专题培训,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和科学传播能力。(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区科协、区资规局、海门生态环境局、区文广旅局、区卫健委、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气象局等,各区镇)
3. 推进科普数字化发展。充分运用5G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化平台,加强智慧科普设施建设。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和网络优势,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促进纲要成员单位科普资源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鼓励支持已有科普基础设施积极融合应用新技术手段,针对不同区域、行业、年龄人群开展科普资源内容精准推送、智慧服务,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依托省市县科普资源共享平台,推进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改委、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区科协等,各区镇)
(三)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 优化科普设施建设布局。按照普惠共享、精准泛在、协同增效的要求,构建以科技馆为龙头,以专业科普场馆为骨干,以科普基地为支撑,以基层科普设施为补充的现代科技场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健全多方参与、多元投入、集体联动的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文广旅局、区科协、区资规局、海门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教体局、区气象局等,各区镇)
2. 做优做强海门科技馆现代科普场馆品牌。以海门科技馆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品牌活动。积极策应和落实“双减”政策,采取馆校结合模式,与学校共同做好课后科普实践活动计划,保障活动有效实施。根据课后服务需求,开发精品课程,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讲解指导,切实增强科普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各类科普课堂、临时展览等向广大民众多方位、立体式宣传、展示最新、最基础的国内国际前沿科学技术。保持展品的科学性、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安全性,突出互动参与和沉浸体验为主,拉近前沿科技与普通民众的距离,展示海门科技人文魅力。(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科技局、区科协、区教体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文广旅局等,各区镇)
3. 强化科普基地建设。按照各级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托现有资源申报科普基地、研学基地,并加强相互交流协作。推进科技馆、江海文化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科学文化设施拓展科普服务功能、丰富科普活动内容,引导促进公园、景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5个、科普旅游基地3个。(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区科协、区文广旅局、区教体局、区资规局、海门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卫健委、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住建局、区气象局等,各区镇)
4. 推进科普基础设施普惠开放。建立健全馆校结合、馆企结合长效机制,推动科技场馆和科普基地的优质科普资源、活动、项目与学校科学教育双向融通。加强公益性引导,鼓励支持学校、科技型企业、科技社团的科普场馆、展览馆、标本室、陈列室、实验室、生产设施等科普基础设施面向公众常态、定期、公益开放。支持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的公益科普活动。支持科普场馆与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科普展陈资源、科教活动、数字科普资源入驻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教体局、区科协、区文广旅局、区妇联等,各区镇)
(四)实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 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各区镇、部门要坚持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应急宣传相统一,利用已有设施完善应急科普宣教平台。建立完善应急科普部门协同机制,建设应急科普宣教资源数据库,对突发生态环保、卫生健康以及燃气安全等防灾减灾等重大事件社会舆情进行智慧化、网络化监督引导,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有效开展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和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建立应急科普专家队伍,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区科协、区教体局、海门生态环境局、区卫健委、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气象局、区总工会、区妇联等,各区镇)
2. 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加强统筹协调、资源集散、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文化设施等建设科普阵地,面向基层开展“科技三下乡”、科技志愿服务、主题科普活动等科普服务,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健全区、镇、社区(村)等基层科普组织,切实发挥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的机构负责人和科技型企业家在基层科技工作者队伍中的引领作用。组建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大力发展科技志愿者和科普信息员队伍,加强基层专兼职科普人员能力培训,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和精准化对接。(责任单位:区科协、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各区镇)
3. 提升基层科普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完善科普示范引导体系,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深入推进“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持续广泛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周)、低碳日、爱国卫生月、食品安全宣传周、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等各类主题科普活动,大力培育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等特色科普品牌活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生产生活技能。全力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动。(责任单位:区科协、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区发改委、区资规局、海门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水利局、区卫健委、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教体局、区气象局等,各区镇)
(五)实施科学素质开放合作工程
1. 拓展交流空间。聚焦科技赋能产业、科普惠及民生等重大议题,加大科普场馆、科技志愿服务、青少年科技创新等方面交流,积极融入共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提升海门在长三角地区务实合作、融合发展中的科技含量、科普力量,聚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范围科技人文交流体系。(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科协、区委宣传部、区教体局、区文广旅局等,各区镇)
2. 丰富合作内容。建立完善科技社团、科技型企业、科技工作者对外交流合作,就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资源共享、人才培训、智库建设等开展务实合作,推动科创资源科普化运用,提高对各级各类优质科普资源的吸纳再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区科协、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局、区融媒体中心等,各区镇)
3. 推动共建共享。建立多样化科普创新合作平台,支持优秀科学家、团队,围绕科技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性问题开展研究,深化科技抗疫等领域合作,分享科技前沿成果,发展科普产业、开展科普活动,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人类可持续发展共同挑战,为科技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注入海门力量、发出海门声音。(责任单位:区科协、区科技局等,各区镇)
六、组织实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
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海门区“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常抓不懈,以大联合、大协作、大科普思路,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
(二)强化组织领导
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突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中的全民科学素质指标要素,切实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各成员单位和区镇要将有关任务纳入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制订措施,落实责任。
(三)强化监测评估
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评估制度,结合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标准,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强化督促检查与工作交流,查找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四)强化督查激励
每年召开一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实施中的重要工作;听取实施工作进展汇报;审议实施工作中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根据上级相关规定,及时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
解读:点击查看